若問起有無特定的閱讀口味,一般來講我是雜食性不怎麼挑,
覺得看對眼了就拿來啃。
這本也是在這樣的狀態下閱讀完畢的,
本來覺得應該可以很快看完,然而卻意外地花時間。
◎資料
原著書名:事件 (じけん)
作者:大岡昇平
譯者: 賴振南
原出版社:新潮社
中文出版社:商周出版
◎故事大綱
這是一本法庭推理小說,完整描寫了一起殺人案件在法院審理的流程。
故事描寫一對年輕而不被雙方家長祝福的情侶相約私奔,
女方的姐姐知道後出面阻止,卻男方殺死。
事件發生之後檢察官告上法院,經過一次次的辯論,挖掘事件背後出人意外的真相。
◎讀後感
其實我對法律程序的了解並沒有很深所以這個部分看了很久,
不過從外行人的角度來看此書還是覺得很有趣,
故事隨著檢察官、律師、法官以及證人的心理攻防一步步挖掘事實真相,
讀者就像是陪審席的一員或者書記官,見證作者詳實記錄整個事件的起承轉合。
讀完之後我覺得特別有意思的是,即使經過法庭審理結案,
事情卻不會因此就這樣完全真相大白,引述書中一段話:
「……甚至有人覺得只有上帝才知道絕對的真實,
因此只要依據正確的審判程序豎立『法的真實』就好了。」
意志與環境都是事件造成的可能因素,然而真正的起因究竟為何?
又有誰真正在乎一個已經成為過去的事情呢?可能就連當事人也不能完全說清楚,
呈上法庭反而容易使真相淪為懂法律之人互相爭鬥的道具而不是中心目的,
得到的結果真的就是結果嗎?
又,真的有追根究柢的必要嗎?暴露於公眾令相關人士覺得難堪,
然而奇妙的是當下做起來都不覺得是犯法;人心的反覆,讓道德的界線變得更加模糊。
◎題外話
可能有人會覺得描寫得太過瑣碎讓人讀來頭昏眼花,
不過我個人倒是挺喜歡這種像是記錄類型的文章敘述,
例如村上春樹的地下鐵事件也是如此。
我認為文學的意義之一在於記錄,透過對一件事情徹底地深入觀察,
可以學習倒很多的寫作技巧,例如掌握故事行進的脈絡、
描述虛實交錯的辯證對白、收集彙整參差不齊的情報、客觀分析,
還有練習獨立思考判斷等等,所以我覺得這本書還不錯。
話說這部好像真的有拍成電影,不過年代太久我找不到片源了。
其實讓我感到特別好奇的是好子這個角色的心情,
她未婚懷孕打算與男人私奔,然而深愛的男人卻殺死了自己唯一的姐姐,
我想她的內心裡面應該同時存在著仇恨與愛意的複雜感情吧。
這個角色很有空間可以發揮,如果給麻由演的話應該…
啊啊,專心看書居然還在想著這種事的我真是沒救了啊OTZ。